要有健康交流論壇網

標題: 台灣记者眼中的广西——抓住機遇完成华丽转身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admin    時間: 2020-12-7 22:23
標題: 台灣记者眼中的广西——抓住機遇完成华丽转身
两岸媒体在世界第一成人,钦州铁路集装箱中间站拍摄。

夏季的八桂大地,草木碧绿,满眼葱翠,一派朝气勃勃。

7月22日至27日,来自两岸及香港31家媒体的40余名记者,赴南宁、河池、防城港、钦州等地开展为期一周的结合采访,实地感觉广西的民族風情與成长活气。

“两岸一家亲,桂台亲上亲。”广西壮族自治區副主席杨晋柏暗示,广西是大陆與台灣举行经贸文化交换互助的先行省分之一,2005年以来,桂台两地每一年举行桂台经贸文化互助论坛,交换日趋频仍,互助越發紧密亲密。“等待大师切身体验壮乡多姿多彩独具魅力的民族传统文化,用妙笔先容开放的广西、成长的广西、前进的广西。”

南宁博物馆内,一个个造型怪异、色采鲜艳的“渡河公”香囊起首吸引了记者们的镜头:用艾草填充而成的彩色小布人憨态可掬,怀中抱着一个金黄色大南瓜,披發出淡淡清香。身着民族衣饰的覃美华是广西渡河公非物資文化遗產传承人,她先容说,渡河公發源于一个标致的民间传说:河汉决堤,一对金童玉女抱住一个大南瓜飘流至上林县的汇水河滨得以幸存,被后人奉为鼻祖。现在人们建造渡河公香囊佩带在身上,以怀想先人、乞求安全。

“渡河公香囊很可爱,也有适用价值,另有本地独有的邕剧,京族的独弦琴、高跷打鱼,壮醫病院……这些少数民族風情都让我印象深入。”台灣《察看》杂志社采访主任陈淑英是第一次来到广西,她看得当真,记得细心,细数这一起来体验到的民族特点,她说,“大师都晓得大陆的经济成长敏捷,可是此次广西之行让我感觉到,少数民族風情同样没有被疏忽。”

从南宁往西北动身300多千米的盘阳河畔,座落着一个闻名的“长命屯”——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安全村巴盘屯,这里依山傍水,古树成荫,多百岁白叟。

间隔巴盘屯不远另有一处“百魔洞”,自然的石灰岩溶洞宏伟壮观,可是吸引很多人前来参观乃至持久假寓的是这里的摄生情况。“巴马的氛围、阳光、水、地磁和食品都合适摄生,咱们把冬季到这里来过冬的北方人称作‘候鸟人’,今朝巴马县有跨越10万‘候鸟人’。”百魔洞景區讲授员先容说。

“这里水绿山青,生态很是好,这么多的长命白叟让人很诧异。”台灣ETtoday东森消息云大陆中间组长曾俊豪手持相機,一起走一起拍,他说,摄生是两岸都關切的话題,借着“长命乡”的观点成长长命遊览经济,对本地公众的糊口有很大的改良感化,这也合适如今的扶贫计谋。

除民族風情和绿水青山,两岸记者还感觉到了广西的蓬勃成长:在中國—东盟信息港股分有限公司,一块块智能屏幕上显示着中國與东盟國度的及时上彀、通话状态,口岸物流追踪,舆情监测;在中國—马来西亚钦州财產园區,除有电子信息、生物醫藥、新能源等高新财產,还可以看到燕窝、橡胶、棕榈油等东盟國度產物的深加工企業;在防城港集装箱打点站,發往天下各地的多量货品束装待發……

“印象中广西是属于比力边境的地域,可是这些年广西捉住东盟、‘一带一起’發起等機會,完成为了富丽的回身,成为很多首要计谋的交汇点,迎来了新的成长機會。”台灣《旺报》两岸组主任陈君硕说。不但如斯,他还仔细地發明,广西还踊跃对接粤港澳大湾區成长计谋,“这类成长势头,因而可知一斑。”

台灣东森电视台驻北京主任记者杨钊10年前就来过广西,提及两次的比拟,他感到颇深,“广西沿海又沿江、沿边,具有自然的北部湾口岸,又有多堆叠加的优惠政策,这几年成长很快,成长潜力也很是大。再加之这里文化多元,包涵性强,对台商来讲,是很是好的投資地。”(程龙兒童玩具,)




歡迎光臨 要有健康交流論壇網 (http://twzyz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3